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网络聚焦 坚持问题导向 聚力攻坚克难 全力破解我省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境

坚持问题导向 聚力攻坚克难 全力破解我省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境 发布时间:2020-07-20 10:32 来源: 作者:

                      民建甘肃省委员会

    201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2%,呈现出“半壁江山”的喜人态势。为充分掌握我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找准现阶段影响和制约我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近日,民建省委调研组深入多家企业,并与省政府有关部门座谈交流,通过广泛深入调研,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供参考

一、中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营商环境。中小微企业“办事难、效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政府统筹力度不够。我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部门工作职能不断边缘化和弱化,是全国唯一由工信厅中小企业处一个处室承担全部中小微企业管理职能的省份。与当前大力推进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不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大趋势很不适应。

二是政企沟通交流不畅。职能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对一些优惠政策措施的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

是工作办事效率不高。有企业反映对政府办事流程不熟悉,部分审批手续过于繁杂,窗口工作人员指导不够,甚至出现办事人员为一个手续来回折腾多次的情况。

是商事软环境不优。基层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待民营企业的消极、冷漠和歧视现象还很普遍,隐形变相“吃、拿、卡、要、送”时有发生,有企业反映在具体办事中存在“一个科长分分钟干死一个企业”的现象。企业诉求渠道不畅,遇到刁难歧视甚至不法侵害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和处理。

执法部门执法过度。有大型商业综合体企业反映自己的地盘自己不能作主的现象十分普遍,执法部门缺乏柔性执法思维,对商场门前广场搭台促销活动门前及商场立面立柱广告、LED灯箱广告、横幅宣传和内部改造提升过严过死

六是信息咨询服务不足。各职能部门为企业发展提供前瞻性信息服务不足,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功能尚未发挥,造成企业难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关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等重要信息。

是企业发展信心不足。有企业家反映虽有扩大生产规模的愿望,但由于环保、土地和道路等政策限制导致项目无法落地和推进。

(二)企业融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突出。

一是政策执行不到位。监管部门要求的“尽职免责”和适当提高中小微企业不良容忍度政策没有有效贯彻落实,银行惜贷、不敢贷甚至直接抽贷断贷。

二是机构放贷积极性不高。由于企业运作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生产经营情况不真实,金融机构对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工作难度很大,影响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

三是企业融资机制不全。中小微企业一般资产规模小、资产质量低,难以提供合格的抵质押和担保物从而获得贷款,加之没有一个统一的集银行、税务、社保、司法、市场监管等于一体的信用平台,企业更无法完全凭借自己的信用条件进行融资。

)用工情况。中小微企业“招工难、用人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员工招聘难。多数企业面临基础劳动力缺乏,熟练工短缺的局面。员工文化素质低,流动性和随意性大。

二是高端人才缺。企业普遍存在“好的人才留不住”的现象。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三是社保负担重。商业综合体、餐饮等劳动密集企业社保支出占到工资的50%60%,企业盈利空间降低;餐饮、保洁和保安等职业员工来自农村的较多,且大都参加了新农合,主观上不愿意再参保,企业用工处于被动局面。

四是专业培训少。本地缺乏专业培训和管理交流平台,企业大多沿用“传、帮、带”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管理模式和运营思路滞后于国内一线城市。

)遗留问题。中小微企业“历史账、拖欠账”的问题未能及时处理。

部分企业涉及规、建设、消防、环保、安全和不动产权证办理等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土地权属不清晰、规划变动和调整造成企业经营困难。虽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专门召开专题推进会研究解决,由于时间跨度较长、产生原因复杂,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仍未解决,最突出的是已经实施完工的“先上车后买票”的城改项目。据了解,兰州市类似这样的城中村改造项目60多个,建筑面积3千多万平米,涉及几十万居民。20193月,兰州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印发解决房屋产权登记发证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意见的通知》(兰政办发37号),对土地出让金的缴纳只简单规定了“土地出让金收缴标准由自然资源部门根据项目的性质及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也未对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中由开发商垫付的拆迁安置费抵扣部分土地出让金的政策予以明确。自然资源部门在执行时不是按当时批准开工建设时的地价收费,而是要求城改项目需按照现时土地价格全额缴纳土地出让金。实际情况是早期城改项目开工建设时的土地价格较低,所建房屋已按照当年较低的市场价格销售完毕,企业无力承担高额土地出让金,无力兑现产权承诺,明显不符合情理。房屋产权遗留问题的顺利解决,不仅可以盘活数千万平米的不动产,而且能为经济发展释放数千亿资金,有效解决城镇居民和企业“融资难”问题。此事不宜久拖,越往后拖,解决起来难度越大,还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破解我省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境对策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全力破解企业难题。

    一是在整合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处及省市场监管局非公经济发展办公室的基础上,单设甘肃省人民政府直属的甘肃省中小(民营)企业局,负责全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工作。

二是把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提上重要日程,建议相关部门沟通协作,落实专人跟踪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现场协调解决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涉及城乡规划和环保审批问题,对土地权属、房产证件等补办问题,采取“一事一议”妥善处理。针对城中村改造后不动产权证办理的历史遗留问题,建议以当时的土地价格标准缴纳土地出让金,并抵扣部分拆迁安置费用。

三是完善尽责容错免责机制鼓励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担当担责、创新创先导致的失误与故意违背政策、以权谋私区别开来,保护和激励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

一是开辟绿色快速通道。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简化企业审批程序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促进部门柔性执法。建议执法部门会同商家共同协商,全面放开商业综合体系列促销活动真正做到“谁的地盘谁做主”,以繁荣市场,搞活经济

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政策定期发布机制,及时发布产业指导意见和指南,引导企业向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行业投资

四是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权益维护统计监测市场经营信息、生产管理信息、技术研发信息和人才劳务信息集散等全方位服务。

3、加大金融创新,全力拓宽企业融资。

一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定和业务审核标准,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落实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积极推广“银税互动”行动,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和企业群融资,创新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动产、股权、订单、仓单、保单、存货等抵质押贷款业务。

二是推动政策落地推动银行系统尽快建立与当前国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有关政策要求相匹配的内部考核机制,重点是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及不良率监管容忍度政策加强宏观审慎评估和资金流向监管,督促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严格控制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水平,取消不合理收费,督促银行落实再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合理确定担保费率。发挥甘肃金控担保集团担保龙头作用,建立“政银担企”四方联动机制,推广“见贷即保”合作模式,扩大担保贷款投放规模和效率。

 

三是搭建企业信用平台。由工信厅牵头,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搭建银行、务、司法市场监管社保等多方参与信用平台,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披露和共享等制度,一键查询,为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促进中小微企业凭借良好信用获得贷款。

4、加大宣传力度,全力重树企业信心。

进一步加大宣传和解读政策力度。建议搭建党委、政府和企业家的沟通交流平台,加强政企对话,形成问政、问计、问需于企业的长效机制,让企业家感受信任和增进共识,让企业充分了解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思路。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联系企业制度。加大党委、政府、区、街道领导联系企业的力度,对一些传统行业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出谋划策,鼓励企业树立发展信心。

进一步营造关心和支持企业氛围。加大典型企业和企业家的正面宣传和表彰,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对优秀企业家要做到“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增强企业家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5、加强培训指导,全力提升企业素质。

一是加快打造人才高地。出台引进人才和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为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加宽松优越的环境。通过创业资助、股权投资、贷款贴息、政府奖励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或团队创新创业。

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等就业创业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投入机制,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经费保障。

三是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常态化的招聘、求职信息交流平台,扩宽求职者和招聘企业的沟通渠道,加快人才资源交流。